服务热线 虚拟漫游 微信购票 游客意见
调查表
市场调查
问卷
返回顶部
景点介绍
Scenic spots
景点列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景点介绍 > 景点列表 > 正文

黄道婆雕像

来源于:本站发布于:2017-01-19 14:01:02

6047 4

      黄道婆,又名黄巧儿,出生于宋末元初,十岁左右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后来她就随船到了我们海南岛最南端的崖州,就是现在的三亚。在封建社会,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年轻妇女只身流落异乡,人生地不熟,无依无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我们三亚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让她有了安身之所,并且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还把我们当地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当时黎族人民生产的黎单、黎饰、鞍塔闻名海内外,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在我们当地大受欢迎,和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在三亚黎族地区生活了将近三十年。但是后来黄道婆始终怀念自己的故乡。于元朝元贞年间,从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亚返回故乡乌泥泾,就是今天的上海徐汇区。黄道婆重返故乡时,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她回去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在三亚学到的几十年的丰富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
       一边教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新的纺织工具。经过她数年的努力,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经几百年久而不衰。16世纪初,当地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
      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其中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上海一带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首歌谣歌颂了人们对黄道婆为我国棉纺织技术作出卓越贡献的感激。黄道婆因此被称为我国棉纺业的先驱,十三世纪杰出的纺织技术革新家,“衣之母”。她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我们古崖州黎族同胞对于她的接纳和传授其先进的黎族纺织技术,她更是古代我们海南岛与内地文化传播的使者。

3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