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虚拟漫游 微信购票 游客意见
调查表
市场调查
问卷
返回顶部
历史沿革
dynamic
历史沿革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景区概况 > 景区历史 > 历史沿革 > 正文

天涯海角发展史丨第四章 新阶段管理

来源于:本站发布于:2021-08-12 13:08:19

3641 0

第四章  三亚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于三亚升格地级市后的管理阶段的游览区

 

1988——1997年)

 

第一节  热带滨海游览区发展战略的形成

    1988426日正式挂牌办公的海南省人民政府,于824日发出通知,将天涯诲角游览区列为海南省笫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月,三亚市政府批准成立“天涯海角游览区管处”, 隶属于三亚市旅游局,加强了对天涯海角游览区的管理力度,也开始了对景区旅游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建设。

    1983年初刚开始对景区进行管理维护之时,天涯海角游览区的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的很小的一片区域。当时也仅仅是把这一区域用栅栏围起来,在“天涯”石附近设立入口,简单地进行管理、维护和保洁工作,常年游客量仅有8万人次。

1988年正式设立景区管理处后,景区面积相应扩大,并将大冂迁移到“笆篱凝霞” 景点附近, 增加了游览区的服务设施, 修建了游览区旅游线路。经达几年的努力,常年游客量到1993年增加到100万人次,并且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

为了有效保护天涯海角游览区的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确保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了展现天涯风光,突出景区的景观特色和优势,加快开发和充实游览项目。适应海南省和三亚市旅游发展的需求,三亚市政府于1991年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三亚市城建局,编制了《天涯海角风景区总体规划》。199111月,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于1993年获得海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根据对天涯海角游览区的现状和景观分析,依照景区发展的要求,该规划将天涯海角游览区总规划面积扩展到16.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0.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平方公里,总规划将其定位为:“具有南疆历史文化内涵的滩湾奇石和热带海滨风光为景观特征,以风景游览和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国家意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此外,当“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 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获得批准后,本区将成为其中一个以历史文化内客为特点的景区。总规将整个天涯海角游览区划分为六个景观区和三个功能区:

 

一、六个景观区

 

(一)海天景区

 

天涯海角的核心景区,主要由“天涯” 石、笆篱湾、簸箕岭构成,陆域面积约0.8平方公里;主题是展现天涯海角的自然风光,突出海山滩石、蓝天椰林景观。

 

(二)马岭景区

 

天涯海角的高山景区,主要由马岭南坡构成,面积约1.1平方公里;主题是登山观海,遥望南溟,意蕴贬谪史迹,突出南天山海和海滨新景。

 

(三)圣火景区

 

海天景区以东,主要由角岭、第十一届亚运会点火台及其西侧规划命名的情侣山和附近的缓坡地构成,面积钓0.6平方公里;主题是艺术与史迹欣赏,植树寄情,突出登台眺望和长寿、多彩、有寓意的植物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四)椰林景区

 

由圣火景区以南的海滨缓坡地构成,面积约0.4平方公里;主题是展现椰风海韵情趣,突出热带海滨椰林景观。

 

(五)溯源景区

 

由椰林景区以东的海滨坡地和大兵桥以南的河口潟湖区构成,面积0.6平方公里;主题是寓教于文化游憩流动之中,可供民俗节庆活动,突出海滨潟湖和游憩娱乐设施相结合的景观。

 

(六)梦园景区

 

 

位于风景区主干道环北侧,由丘陵地构成,面积约0.3平方公里;以园中园

和艺术环境形态表现华夏文明,突出风景小品同自然丘陵相融合的景观特征。

 

二、三个功能区

 

  (一)热作田园区

 

由马岭东麓大兵河两岸的田园、村寨、丘陵地所构成,面积约2.5平方公里;以黎寨田园和热作果园的生产生活活动为主,组织适当的游览观光活动,突出热带田园风光。

 

(二)民俗别墅区

 

由西部海滨地带及游览主干道北侧部分缓坡地构成,面积约0.1平方公里,容纳床位200以内;主要满足海滨浴场旅宿功能,同时可供观光游览活动,突出民居及其环境特征。

 

(三)生态保护区

 

将马岭山地北部及东、西坡的大部分地区划为生态保护区,面积钓4.1平方公里;功能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封山育林, 并尽快恢复热带次生林景观。

    这一总体发展规划的出台,既保护了摩崖石刻等代表性主体核心景观,又规划出了以后开发建设的内容和空间,兼顾了周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强调了注重历史内涵的原则。依据这一规划,天涯海角游览区启动了新一轮的开发建设,配套设施、绿化美化、游览线路、园林景观等都上了一个台阶。将大门再次东移,扩大了景区范围。特别是海南省、三亚市政府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资金,于1994年建成了展示黎苗族风土民情的民族风情园,1995年底建成了缅伓对海南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史名人雕塑园,丰富了游览内容。

这一阶段,天涯海角游览区经过当时省、市政府的支持和天涯海角游览区管理处的努力,已初具规模。

 

 

第二节  笆篱凝霞景观的开辟

 

 

笆篱凝霞是天涯海角着力开辟的景点,造景意境高尚。原来作为购物摊档区,风情静美。它背对角岭,正是三亚湾和天涯湾的岬端,兼得两湾观海之便。市领导多次来此观光,觉得此处天生丽质,应辟为新景,命天涯海角管理处着手开辟。规划设计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园林设计师孟凡蓬主持。他强调景观在自然度上要与周围的气氛相和谐,着重于发掘其天然情趣。种植椰子、勒杜鹃、洒金榕、鱼尾葵、九里香等花木,铺镶百平米观景台。保留原有繁花满树的海南刺桐。还有那丛丛剑麻,指天画地。笆篱凝霞景区有一些天然的奇石分布着,如仙人叠石、玉兰含苞、千年海贝等。笆篱凝霞不取浓妆取淡妆,使得天涯海角固有的那种古远雄浑、寥廓苍茫的情调郁结得更加浓烈。这与天涯海角西区紧张忙碌的活动形成反衬。

笆篱凝霞为观赏海上落日彩霞提供好处所。在观景平台上凝神眺望,只见天低海高,红彤彤的太阳圆圆滾滾,稳健靠向遥远的天幕,沉向大海,搅出漫天彩霞,烧空尽赤。天水微茫间,彩霞轻抹点点渔帆。帆影归来,彩霞远去,惹得人萌生无涯的悬恋,这确实是非常写意的景致。

 

 

第三节  南端点火台活动开启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参办国际赛事的先河

 

1990年9月,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中央决定在全国设立东、西、南、北、中5个火炬传递点火台。东边设在山东,西边设在新疆,北边设在黒龙江,南边设在海南三亚,中部设在北京。东、西、北三省只建临时性铁架点火台,南端点火台则建永久性钢筋混泥土景观建筑。南端点火台选址在天涯海角游览区的角岭之巅,建筑设计直径6米,高17米。于当年4月开工,7月28日建成。这一建筑的资金,在省内各市县中动员捐款,三亚市在很短时间内就捐款100多万元,超额完成任务。点火台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造型象长城烽火台,共三层,分四大建筑部分:一是点火台登山阶梯;二是底层点火仪式贵宾台;三是二层观赏阳台;四是顶层点火盆装置(见上文《序章》第三节“圣火烛南天” 照片)。施工仅用110天便提前竣工,经监督部门验收,被评为高速优质安全施工工程。国家体委称赞为“设计优美,地势最佳,标准最高,质量最好”。

点火台北面依山,南面望海,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第11届亚运会南端点火传递活动,是三亚升格后第一次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重要活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第11届亚运会南端点火台指导委员会,省委常委、副省长王越丰亲临指导,市委书记、市长刘名启具体抓落实。

1990年8月23日上午,第11届亚运会南端点火台点火仪式隆重举行。海南省委书记邓鸿勋亲手点燃圣火,军乐队奏起亚运会会歌,千只和平鸽、千只彩球腾空而起,布满天涯海角游览区上空。参加点火台仪式的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剑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第11届亚运会组委会委员李凯亭、省委常委副省长王越丰等。李凯亭代表亚运会组委会讲话,并向省委书记邓鸿勋传交火炬。邓鸿勋点燃点火台圣火后,由王越丰点燃东、中、西三条火炬传递线的火炬,并分别交给东线(传至陵水县)、中线(传至保亭县)、西线(传至东方县)的传递队。三路火炬传递队跑下景区的角岭,分布在角岭下的4万名群众和旅客摇旗呼唤,欢歌喜舞。东线传递队传递到市区,有6万名干部群众、部队官兵沿途迎送。三路火炬向省会海口接力传递,25日到达海口,由王越丰副省长护送到广州,9月,全国东、西、南、北四路传递火炬汇合北京传递火炬,点燃了11届亚运会开幕式的火炬。

此后,南端点火台成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凭山观海的景点。

第十一届亚运会南端点火台

图片7.png 

 

 

 

   第四节  天涯海角历史名人雕像漫游区建设概略

 

 

 天涯海角游览区开辟名人雕像区,其策划是三亚市委副书记、市旅游领导小组组长陈人忠,其顾问是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周德光,名人雕像区主要宗旨在于发掘天涯文化,建设历史文化长廊,歌颂祖国山川人物,丰富天涯海角的人文景观,使之与游览区原有的自然景观相映生辉,增加历史地理实感,提高天涯名胜区的游览内涵,使游人获得最佳的旅游文化享受,并用以纪念先贤,启迪来者。

 

一、选取历史人物的四条标准

 

(一)地区范畴

 

入选者应是在三亚居留过(包括三亚本籍人)或在历史上与三亚有密切关系的历史名人。

 

(二)时间断限

 

上起远古,下迄清末。

 

(三)人物规格

 

知名度高,对地方有贡献、有影响、有威望、历史公论有好的评价。

 

(四)结构的代表性

 

兼顾历史时代、民族、性别、籍贯等方面的代表性。

 

二、选材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忠于历史,实事求是

 

(二)群体构思反映的內涵

 

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三)雕像的选址、设计、组合、配景等的要求

 

 要和“天涯海角” 名胜区古远苍茫的观感相协调;要有艺术创意,突出人物个性;要具有各个历史时代的特征。

 

三、入选人物所分类型及其历史年代

 

(一)开发型

 

落笔洞人(远古)、两伏波将军(汉)、冼夫人(隋)。

 

(二)流寓型

 

李德裕(唐)、赵鼎(宋)、胡铨(宋)。

 

 (三)文化科技型

 

鉴真(唐)、黄道婆(元)、钟芳(明)。

 

(四)爱国革新型

 

林缵统(清)。

 

 

四、雕像简介

 

(一)落笔洞人(雕像创作题意:三亚先民) 

 

    落笔洞古人类文化遗迹,属于旧石器时代文化,是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落笔洞人是海南岛开发的先驱。

 图片8.png

(二)两伏波将军:(雕像题意:南疆功勋)

 

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西河平周人,以军功封邳离侯。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会同楼船将军杨仆南征。元鼎六年(前111)奏捷,设南海九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统管海南岛全境。珠崖郡下属临振县为今三亚政区。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率大军平定南疆,建置城池井邑,在今海南岛政区立珠崖县。建武二十年(公元44)振旅还京师,封为新息侯。海南岛各地历代都建祠祀奉两伏波将军,古崖州有伏波祠。

图片9.png
路博德
图片10.png
 

   
  (三)冼夫人(雕像题意:团结统一)

 图片11.png

冼夫人家族世代为南越少数民族首领。南朝梁时威服海南岛千余峒。冼夫人自幼贤明多谋略,能行军用兵,嫁给高梁太守冯宝(汉族)。冯宝去世后,岭南大乱,全赖冼夫人抚平。隋朝初年,岭南又有人谋乱,冼夫人调兵遣将,

亲披甲胄,率师讨伐,迅速平定岭南,受隋文帝册封为谯国夫人,以临振县(今三亚市)为汤沐邑(封地),食一千五百户。卒谥诚敬夫人。旧崖州有冼夫人庙。

 


(四)鉴
真(雕像题意:天涯佛光)
图片12.png

 

唐代高僧。高天宝七年(748)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   遇风漂船抵振州(三亚市)宁远河口登陆。同行的有佛门弟子祥彦、思托与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等共15人。鉴真一行在振州居留一年,众僧俗捐献衣物为本地修建大云寺佛殿,“讲律度人不歇”; 又将建筑、雕塑、绘画、医药等科学技术传授给本地人民。鉴真北上后,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伟大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