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虚拟漫游 微信购票 游客意见
调查表
市场调查
问卷
返回顶部
景点介绍
Scenic spots
名家笔下的天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景区概况 > 景区文化 > 名家笔下的天涯 > 正文

黄彩虹 天涯海角

来源于:黄彩虹发布于:2021-08-12 13:08:16

3222 0

黄彩虹

黄彩虹(1951-),安徽枞阳人。历任新华社海军记者站站长,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有报告文学集《风雨太平洋》,散文集《海石花》、《彩虹散文集》等。

 

天涯海角

 

到海南来旅游的人,大概是没有不到“天涯海角”去的。这里是闻名中外的胜境,满眼是诗意,是哲理,是神话,一切都象梦幻般牵动人们的情思。

我们的车子出了三亚城区,沿海滨的柏油公路西行20公里,又到了一个半月形的海湾,这里就是天涯海角。我踩着松软的海湾沙滩行进,一座巨大的岩石矗立面前,石面平坦,峻峭巍峨雄视南天,上面刻着郭沫若手迹横行“天涯海角游览区”7个大字,下刻郭沫若手迹直行题诗。转身走向这巨石向南的一面刻书在上边的“天涯”二字映入眼帘。在“天涯”石右边,相依着另一座峭岩,俯卧在群石之上,上面刻着的“海角”二字,隐约可见,在“天涯”的左边,大约二三百米处,又是一座高大的岩峰,拔地而起,形如圆柱,上面刻着“南天一柱”四字。在每座岩峰的脚下,又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石头:或圆秀,或嶙峋,或平阔,或峭直,或对峙、或互倚,或昂或偃,或蹲或踞,或正或欹,神剜鬼削,各个标奇。不禁使人边看边联想到女娲的补天,精卫的填海,初平的叱羊,李广的射虎,孔明的八阵,天孙的支机。我兴致勃勃地爬上一块状如莲花含苞待放的高大磊石,站在“花瓣”上俯仰顾盼,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海鸥翔集,鱼帆点点,海风轻轻吹来,令人简直不知古人被贬谪到此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但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这“南天一柱”巨石还涉及一个神奇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陵水县黎安一带海面恶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个仙女决心为穷人做点好事,便悄悄离开南天门来到南海,并肩立于波涛之中,顷刻间大海平静了。她们又为渔家指航打渔,使人们的生活渐趋安定美好。一天,两个仙女护航晚归,被王母娘娘发觉,派来雷公电母要抓她们治罪,但仙女不肯从命,化为巍峨的双峰石,雷公大怒,把双峰石炸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面裂成三块,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这座挺立的南天一柱。

“海中柱石”距天涯海角崖边一千多米的海中,由几块巨大的柱石组成,耸立于海浪中,站在柱石可饱览“天涯海角”全景。海中柱石游览地设有机动交通船往返。

天涯海角奇异地貌的成因,从地质学角度是很容易理解的。天涯海角是主峰海拔430米的马岭山脉伸入大海的余脉,在海岸地貌上,它是一个岬角地形,由距今1.4亿年前燕山期的花岗岩组成:在200万至300万年前,它们还浸没在海底,后因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这里的地壳上升,形成近似现代的海岸。经漫长岁月的风化剥蚀和海浪拍击,逐渐形成现在这样的奇岩怪石。可以说,天涯海角是海陆变迁的证据。

这天高海阔,怎么已是“天涯海角”了呢?这是何人所言何人所书?旅伴热情地向我介绍说,苏东坡曾谪居南海,他看到那大大小小的磊石,写下了一首名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和,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因此“天涯”二字相传为苏东坡的手迹。郭沫若曾三次来游天涯海角,第一次写下了《游天涯海角》一诗:“海角尚非尖,天涯更有天。波青湾面阔,沙石磊头圆。劳力同群众。雄心藐大千。南天一柱立,相与共盘旋。郭老第三次是专门考证古人石刻而来的。他认为“天涯”二字与苏轼风格相去甚远,又与《崖州志》所载不符。于是郭老登上竹梯察看崖壁,终于从“天涯”二字之旁,查出“雍正十一年智州程哲”的题款。那“海角”、“南天一柱”也是晚清客人所题。“天

涯缕赤壁,海角峰刻尖,举目望南天,一柱镇乾坤”的诗句,正道出了“天涯海角”石景的奇趣。

我想象得到,千百年前古人以此命名的理由。那时代,这里层峦迭嶂,顽石挡路,官员偶到此地必须下马步行,故旧称“下马岭”。更因人烟稀少,偏僻荒凉,瘴疠交侵,自唐代以来,各个封建王朝都把这里当作贬谪官员发配充军的地方。贬谪官宦孤独一人到此尽头,见荒野无渡,山岩风化,潮打空回,前途茫茫,便悲叹“观之海角已尽头,望之天涯关山隘”了。唐朝的名相李德俗到迁谪地后想要寄家书时,作诗哀叹“天涯无去雁,老泪湿霜须”。他居崖州三十一年就饮恨而死。宋太宗把当时的宰相卢多逊贬逐到这里时,在诏书上就有这样两句:“特宽尽室之珠,止用投荒之典。”宋代皇帝把放逐崖州视为仅比满门抄斩略减一等。可见这个地方是何等的荒凉险恶!今天,我面对石上古迹,耳听大海的涛声,看着长满路旁那高耸如树的仙人掌,以及叶硬笔立、直指苍天,象一群拔剑张驽的武士那样的剑麻,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古代谪臣的形象来。他们风晨月夕披着长袍古褂,在巨石旁边徘徊沉思,寻找着人生的哲理,诵唱出慷慨的悲歌。想到这些,心情就越加飞扬激荡,不知不觉地念起宋代谪臣胡铨的诗句“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

“天涯海角”对于我,并无什么遥远之感,只是觉得我们国家的国土实在太大,海岸线实在太长。我从北京到这里来,要是乘飞机,大半天就能到三亚机场。坐火车轮船汽车,也不过用了5天时间,根本不象古人所说的“鸟飞犹是半年程,”更不算是偏僻的地方了。如今在下马岭下通过的,就是一条环岛的柏油公路,还有与公路并驰的一条从三亚镇到尖峰岭的铁路。此刻,我站在“天涯”石下,转头遥望,后边是一列屏障似的苍山,山下椰林里,掩映着一片渔村。公路上牛车、汽车、手扶拖拉机,穿梭来往,热闹极了。一列火车载满矿石、木材、白盐,喷吐着浓烟,轰隆隆的呼啸而来。在不远的海面上,一艘巨大的足有5层楼高的“南海一号”石油勘探船,正不停地往大海深处探“宝”。不久,这里将出现一座现代化的海上石油城。这哪里是“天涯海角”?而是海南非角,天涯有天啊!

时已过午,饥肠辘辘,我们几个游人只得空着肚子从“天涯海角”往回走。忽地,宽阔而喧闹的马路旁闪出一幢耀眼的新建大楼,楼顶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映着自云蓝天,宽敞的门前广场排满了大小车辆,明亮的玻璃大门上赫然挂着金字大匾“翠园酒家”。我们走进一楼大餐厅,里面已顾客满座,好客的主人把我们引上二楼,他热情的告诉我们,这是三亚镇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家酒店,专门解决游览“天涯海角”的中外客人们吃饭问题,现在刚刚开业。有一批饿着肚子游“天涯海角”的港澳旅客碰上了好运气,品尝了酒店开业的第一餐,个个吃得心满意足,赞不绝口,有位华侨老人还留下两句诗:“天涯海角有酒家,身在海外更思乡”

我们刚一坐定,殷勤的服务员就端来冰镇啤酒、鲜椰子汁和几碟广东小菜。我向来不会喝酒,一杯啤酒落肚,脸上不觉泛起了红润,喝完两杯,令人清凉解渴而又略上醉意。这时,餐厅里摆设的立体声录音机放起了轻快抒情的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听到这甜蜜的歌声,我的醉意更浓了,和我同桌的几个游人似乎也陶醉在天涯海角的“翠园酒家”了。